新华社客户端:中能融合打造国有互联网企业改革样板

中能融合是由国家电投牵头组建的“国有资本控股、民营企业参股、市场机制运作”混合所有制企业。自2018年11月成立以来,中能融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核心,以“科改示范行动”为抓手,抢抓改革窗口期,积极稳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,持续创新完善体制机制,积极探索国有企业优势与互联网企业特质有机融合的改革发展之路。三年来,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,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。

完善法人治理结构,加强党的领导,公司治理科学高效

完善股东会、党委会、董事会、经理层决策制度,厘清各权利主体的权责边界,建立制衡约束机制,建立配套议事规则。全面加强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领导作用,在章程中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。持续优化“三重一大”决策体系,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和党委研究决定、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,规范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程序,把坚持党的领导、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公司治理全过程。充分发挥党委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促落实”领导作用。将“第一议题”机制覆盖“三会一层”各治理和决策主体,做到战略不迷航、决策不偏向、落实不打折。强化董事会治理核心地位,切实落实董事会对高级管理人员的选聘权、考核评价权和薪酬分配权,以及改革发展等重大事项的决定权;建立董事会观察员制度,落实未分配董事会席位的股东的知情权参与权。对经营层充分授权,并加大激励,调动经营层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积极性。

↑中能融合积极参加中关村论坛“智能+能源”论坛,并在会上发布《国家级能源工业互联网》成果

把高质量建设能源工业互联网作为“第一任务”,政治责任、经济责任、社会责任同步履行

以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主战场,广大干部员工积极投身专项重点任务建设和服务保障,较好完成第一阶段目标任务。建成“两地三中心”的数据中心和网络规划布局,稳步推进大数据平台和安全中台建设,建成安全高效支撑设备上云能源行业信息基础设施。建立覆盖全能源领域的经济、消费指标体系,开展一次能源领域经济和消费数据采集试点工作,实现能源行业经济消费数据初步汇聚。聚焦能源安全保障工作,累计接入3800多个场站安全数据,工控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接入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在线监管平台、国家能源局应急指挥中心、国家信息测评中心,支撑有关部委行业监管和安全监测。此外,结合能源保供主动作为,加快推进预测预警平台建设。发挥央地合作互补优势,共同组建北京能源工业互联网研究院;与北方工业大学围绕共建产教融合基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推动打造企校合作共赢新模式。积极承办和参加全球智慧能源高峰论坛、中关村论坛“智慧+能源”平行分论坛等各类高端论坛展会,不断提升公司在工业互联网和智慧能源领域影响力。

↑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已部署运行15个能效提升、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智慧能源应用,数据应用价值初步显现

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,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明显

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10%以上,积极主导和参与相关标准研究制定,主导编制1项行业标准、3项团体标准,承担政府A类项目2项,集团公司统筹项目1项,顺利通过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(CCRC)五个类别认证,取得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(CS)二级资质,获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“小巨人”称号,申请专利28项、计算机软著52项。提前布局电力气象业务,获得先发优势。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,大力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。积极构建市场化经营机制,强化薪酬激励,规范退出管理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实施落地,完成首批25人持股计划,将公司和骨干员工利益“绑定”。围绕公司战略目标落地和专项工程建设,建立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以清晰的考核导向激发干事创业热情,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提升。

↑经过三年创新发展,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,治理逐步规范完善,生态圈建设不断拓宽,一支敢打硬仗、能打硬仗、善打硬仗的队伍已经成形,公司由初创期迈入快速成长期